Signal

攝影: 都市藝術工作室
攝影: 都市藝術工作室
攝影: 都市藝術工作室
攝影: 都市藝術工作室
攝影: 都市藝術工作室
攝影: 都市藝術工作室
攝影: 陳家翊
攝影: 陳家翊
攝影: 陳家翊
攝影: 陳家翊
攝影: 陳家翊
攝影: 陳家翊
攝影: 陳家翊
攝影: 陳家翊

Signal 光廊

DateMar 2021
Location國立台灣美術館
Artist黑川互動媒體藝術
CategoryArt Installation

在黑暗中期待光,如同期待著希望

作品中的光是來自於人們手機的傳遞,與走入作品的觀眾
以光在空間中的移動來表現訊號傳送與移動
作品接收到訊號,再以光的移動來呈現,過程若沒有接觸到人,那麼光的信號是沉靜而沒有反應

如果移動過程接觸到人,那麼光就會產生振盪與回響
象徵被接收或有所回應

嘗試在空間用地面投影與雷射呈現出「網路海」
視覺以座標、連線、形狀等形象來呈現巨大網路概念

每個連線在作品中的當下象徵:
當透過網路連線進作品,在地面出現圓形動態圖像,亦有IP等資料視覺化圖像在旁
當人走進作品,人的地面周圍會有不規則動態光圈在四周
虛擬與現實的人,同時在空間中,亦可多虛擬、現實人同時存在
歷史的留存(未來性)
地面動態座標影像,是過去虛擬或現實的歷史移動軌跡

 

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經常透過無形的訊號傳遞,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。《光廊》希望探討在這虛實交錯的世界中,人如何與這些隱形的訊號產生互動和連結。
《光廊》以“在黑暗中期待光,期待著希望”的概念出發,展現了一個虛擬與現實交織的空間。光的移動不僅代表了訊息的流動,也象征了希望、連結和回應。
透過地面投影粒子影像,創造出一片「網路海」的視覺效果,使用座標、連線、形狀等形象來呈現巨大網路的概念。
當有觀眾走近,雷射光圈會跟隨他們的動作,形成不規則的動態光圈。這代表著訊號被人接收並產生回應的過程。
觀眾亦可以透過手機連結至作品,地面會顯示出代表他們的動態圓形圖像,旁邊則有其IP等資料視覺化的圖像,意味著虛擬的身份和現實的存在。

《光廊》期待的不只是一場視覺與聽覺的演出,更是對當代社會中虛實交錯的思考。當訊號流動於空間,是否總會找到它的接收者?在這網路世界中,我們是否真的孤單,還是只是尚未找到那道回應我們的光?
亦期待一次對當代社會的反思。透過光和聲音,進入一個虛擬與現實交織的世界,探索訊息、回應和連結的本質。希望每一位參與者都能從中得到自己的感悟,重新思考在這個網路世界中的位置和角色。

藝術概念:胡縉祥
3D合成與美術設定:扶于期
即時視覺設計:許哲維、陳冠文、胡縉祥
互動網頁設計:馥谷餘創造、胡縉祥
雷射程式:胡縉祥
硬體程式設計:許哲維
現場互動工程與執行:張兆慶
專案經理:陳冠文
聲音設計:韓承燁
行銷:張莉莉
設備與資料彙整:黃善臨
特別感謝:都市藝術、國館、浩汎國際、青田投影機

媒體報導
Lavie
非池中藝術
ELLE
Shopping Design
VOGUE
Fashion Guide
Hinet

分享: